莫逸阳,本名王希辉,祖籍平定冠山镇人,爱好文学,常有文章见诸报端及各网络平台……
在草木幽深的小道上行进,我听到一种生命不息的声音。伴着缕缕悠长的蝉鸣,亲切地呼唤着我的心灵,我的身心顿时透明澄净起来。从山上弯下来的那条路,像是蜿蜒的长舌,我的足尖轻轻一颠,便被卷进了葱茏,塞在了幽静的夹缝。
多么美好的声音!来自山下,来自喧嚣的阳泉平定,来自这书院朗朗的书声,来自谧静的老街,来自足下这条红色小道……
我恍若看见八百年前,一个深秋的黄昏,几个头戴方巾的青年,坐着破旧的牛车,从爬满荆棘的旷野,穿过荒凉古老的寒风,踏着干枯贫瘠的残缘,风餐露宿屡经周折,来在这方土地上求学,并以儒学礼仪开花在这冠山之巅。
我们把历史翻回到宋初,继全国的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之后,北宋末年在平定州城西南八里,山明水秀的冠山上建起了“冠山精舍”,书院属民间私办。元初,中书左丞吕思城父祖数世读书于此。元代,在“冠山精舍”的基础上,扩建为“吕公书院”(吕公即吕思城),亦称“冠山书院”,成为山西显赫一时的大书院。
历史的脉络很清晰。回眸的脚步纷至沓来。
但隐藏在清晰脉络里的往事,有时模糊得周折了记忆。一些细节趁着夜色流走了,一些梗概淤埋在泥沙里,层层堆积。冠山之冠,就压在这峰峦之上,山脚之侧,烟云之处。
沿途两侧不尽芳华,繁花星散点苍翠,幽山闲鹤拾翠微。朝闻晨钟暮听鼓,白云深处日西归。予见于深山之间蝴蝶于飞,叹君临天下岂奈何,明皇含泪泣马嵬。木石前盟又何为,可怜绛珠赴阴归。书院依山而建,自下而仰观之其势如虹,若巍巍泰山而崩于前。拾阶而上,殿宇亭阁映入眼帘,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烟云缭绕。
冠山因其状如冠且超拔周围群山而得名,它山势挺拔、雄伟,磅礴壮丽,并以风景秀丽而著称。山势苍苍莽莽为木所张,郁郁葱葱藤蔓缠错,随风而摆,忽隐忽现,若三山天府,缥缈于峰。寒蝉凄切,鸣于草木,鸟雀婆娑,跃然于枝。凭栏远眺,粼粼波光,游目山林,拾翠拾芳。逢夏日,堆绿叠翠,云聚雨至时天界州岛成了水晶宫殿,蜃楼仙阁挂满串串珍珠垂帘,故“冠山雨过”为古州平定八景之一,有诗曰“朝过雨岗飞黑水,晚垂虹带挂晴空”。
清朝乾隆年间,平定冠山一带盛产一种“连翘”茶。连翘茶香味独特,不仅解渴,且可开胃健脾化痰止咳延年益寿。但是,由于该茶制作工艺复杂,用料考究,每株连翘只取数瓣嫩芽,不适宜大批量生产,因此老百姓虽然家家藏有连翘茶,平时却舍不得饮用,只待有尊贵客人上门,才肯拿出来招待。后来被人转送进宫,皇帝甚喜,随被定为贡品。由此演变出了一段;冠山悬崖万丈高,倒吊金钟采连翘;人被摔死千千万,骨头棒棒当柴烧。凄婉幽深的“倒采连翘“的平定连翘茶兴衰史。
雁渡寒潭而留其影,风过耳际而闻其声。比邻于崖者,造化鬼斧,天工巧琢,沟壑横卧,风助洪波,其形万状,若洋洋之水居高而下,巍巍山巅顺势而倾。古有云:三晋文化看二定,二定文化数平定。文献名邦,只有粗略研读冠山的斯景斯情之后,才感知到若论文化溯源,冠山的积萃灵秀、书院的盛况横绝,才致平定文脉渊源流汩至今绵绵若存。山奇景美,冠绝群峰;文奇殊胜,三教合一;妙奇传说,遐想联翩。据说尚书乔宇名未显著时在书院读书,每晚总有一佳人红袖添香伴读在畔,后来乔宇得知为狐仙后忍痛割爱,而狐仙则自尽于此。在乔宇考取功名后感念其深情爱意,终在资福寺后为之刻碑示念,成就一段美丽感人“尚书遇仙”的聊斋故事,也给冠山增添了似幻似梦、云雾缥缈般的传奇。
朴素。诚恳。豁达。
是描述冠山的一组有硬度,有质地,有温度的词。
寂寥的土地上,褶皱般蓊郁的植被,如一帧朗阔的背景。一张张憨厚朴实的脸,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民宅,一座座漫溢民间情调的水榭楼台,冷不防地,从雁影划过的眸孔深处,向世人表白着。
诗句里的一丛悱恻的月光和行囊里的一捧温热的黄土,岭脊上蓬勃而上的一轮朝阳……。都能让后人俯下身体,贴近。思念,让每个人张开双臂,拥紧。
在冠山上,明清所题刻石颇多,达30余处。资福寺为平定冠山森林公园主要建筑,创建于金代,寺内历代碑刻甚多。山中现存古迹还有团龙照壁、槐音书院遗址、崇古书院、半周亭、仰止亭、石棺石、吕祖洞、文昌阁、字纸洞遗址等。
古代的冠山风景构成中还有“两多”,一是造型遒劲苍健的古松多,一是风雅隽永的摩崖石刻多。明代诗人苗蕃的一首《冠山古松》中就有过“冠山绝顶入云烟,五百苍松莫计年,风动涛声如吼泊,雨来鳞爪欲参天”这样的佳句。
冠山初有名声,可能是在唐宋之际;名声渐次大起来,大到让世人刮目相看,应在元代以后。历史上冠山的几十处名胜景观中,即以冠山书院、夫子洞和仰止亭等与吕思诚、乔宇的生平有密切关系者最为知名。而传说中的“金牛拉磨”“青主遗墨”更是让后人咋舌,向往冠山的神秘。尤其是“金牛拉磨”之说,相传有一高僧隐居冠山苦修,牧养黄牛一头,待高僧圆寂后便托身于牛,终日拉磨不停。当时在百姓中盛传着这样一句话;金磨一转富平定,造福一方老百姓。
冠山文化底蕴深,有文则灵古到今。
傅山先生将“丰周”与“瓢饮”联词题书于冠山,噗然有隐喻欲成大事者即先要有耐大苦的志气并以其深刻寓意启迪冠山学子的意思。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即认为傅山先生是以“丰周瓢饮”比喻源头之水,意思是说源头虽然细小,但往往可以汇成江河。此语用于冠山,显然又在告诉人们,那就是你莫小看了区区冠山书院,这里培养出的人才可都是一些国之大器呢。冠山之石仍然秀拔,冠山之松依旧虬劲;倾圮的也许永远只是一种历史的表像,而冠山留给后人的却是那风雨摧不去、烟雨迷不住的千年书香。冠山书香当然也会使今后的世人在此驻足、沉思,拟或像评梅女士当年那样,便在冠山住上几日,去感受贪图一番可人的冠山书香。
从冠山文脉看冠山“风水”
那是一种为了瞬间的精彩而释放全部生命的悲壮之美,那又是为了瞬间与水的自由舞蹈而生发的相知之美,那是为了将一生凝聚的精华尽情展露的大气之美。
一片片绿叶幻化着宁静和澹泊,幻化着生命的沉重和轻盈.如果你思考,如果你欣赏,如果你品味,山之舞蹈也许就是一个人的舞蹈,是这山在灵动中尽情旋转身姿与你自由的对话。
聚宝盆、在冠山,古州好运多财源。
冠山风光秀丽,山上有冠山书院,元代中书左丞相吕恩城、明代兵部尚书乔宇都曾在此读书。明末清初的医学书画家傅山先生,也曾在冠山隐居。现代女作家石评梅从小在此读书,并创作了以冠山为背景的小说《红鬃马》山上悬崖陡壁随处可见,苍松翠柏遍野皆是,清泉环山流,道路蜿蜒曲径。此处金、元、明、清历代古建筑点缀其间,花草芬芳,鸟语花香,环境幽静,游人不绝。是一处敬奉故人,泽浴后人,陶冶能人之所。
2000年4月,经宗教主管部门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金山法师受市佛协委派和景区邀请驻锡寺院进行寺务管理和弘法办道。从而奠定了冠山在形象上的高端,理论上的厚重和脉络上的不俗!
作者介绍:莫逸阳
上一章:暂无
版权所有:平定县冠山松鹤墓园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冠山河头村
联系人:李先生 联系电话:0353-6980900、6180168
张女士:13720976816 传真:0353-6980900 手机:15235336088
备案号:晋ICP备13004515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